【永續債券一篇搞懂】2025投資前必看!定義、優缺點與5大風險完整解析

聽到一種沒有到期日、可以像領股息一樣持續領取高額利息的「債券」,你是否也感到心動?這就是近年來在投資市場備受矚目的「永續債券 (Perpetual Bond)」。它的高收益特性,對於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來說,無疑充滿了誘惑。然而,在這迷人的高利率光環下,它所隱藏的永續債券風險與潛在陷阱,卻是許多人在投資前容易忽略的角落。本文將帶你由淺入深,全面拆解永續債券的定義、與傳統債券的關鍵差異,並深入剖析其優缺點,讓你一篇搞懂這項特殊的金融工具,做出更精明的投資決策。

什麼是永續債券 (Perpetual Bond)?

想像一下,你借錢給一家公司,對方承諾每年支付你一筆可觀的利息,而且這筆利息會一直付下去,直到天荒地老… 只要這家公司還在。這,就是永續債券最生動的寫照。

核心定義:一種沒有到期日的債券

永續債券,顧名思義,最核心的特徵就是「沒有到期日 (No Maturity Date)」。與我們熟悉的一般債券有明確的5年、10年或30年到期期限不同,永續債券的發行人理論上永遠不需要償還本金。投資者購買後,只要發行人不選擇提前贖回,就可以持續領取票面利息,直到永遠。這也是它被稱為「Perpetual Bond」或「Consol Bond」的原因。

為何被視為「類股權」的混合型證券?

永續債券的特性,使其游走在債券與股票之間,像一個金融世界的「混合體」。

  • 像債券:它定期支付固定的票息(利息),這是債券的典型特徵。
  • 像股票:它沒有到期日,本金可能永遠不被贖回,這點與股票相似。更重要的是,在特定條件下,發行人可以「延遲」甚至「取消」派息,而不會構成違約,這與上市公司可以決定是否派發股息非常類似。

正是這種「可延遲付息」及「無到期日」的特性,讓永續債在會計和監管上,有時被視為一種股權性質的資本,而非純粹的負債。

誰會發行永續債?常見發行機構與目的

發行永續債券的通常是實力雄厚的大型機構,最常見的是:

  • 銀行與金融機構:這是最大的發行群體。根據巴塞爾協定等金融監管要求,銀行需要維持一定的資本充足率。發行永續債(特別是符合監管要求的「額外一級資本」,即AT1債券)可以幫助它們補充資本,增強風險抵禦能力,但又不會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。
  • 保險公司:與銀行類似,保險公司也需要滿足償付能力監管要求,永續債是其籌集長期資本的有效工具。
  • 大型企業集團:一些信譽良好、現金流穩定的跨國公司或公用事業公司,也可能發行永續債來進行長期項目融資或優化資本結構。

永續債券 vs. 一般債券,最大差異在哪裡?

對於投資者而言,分清永續債與一般債券的差別至關重要。這直接關係到你的投資預期和風險評估。我們可以透過一個清晰的表格來比較:

比較項目 永續債券 一般傳統債券
到期日 沒有到期日,理論上可永久存續。 有明確的到期日(如5年、10年),屆時返還本金。
利率結構 較複雜,常為「固定轉浮動」,例如前5年固定利率,之後重設為與市場指標利率掛鉤的浮動利率。 通常為固定利率或簡單的浮動利率。
償還順序 次順位 (Subordinated)。在公司清盤時,償還順序排在普通債券持有人之後,但在股東之前。 優先順位 (Senior)。清盤時優先獲得償付。
派息權利 發行人有權在特定條件下延期甚至取消派息,且通常不構成違約。 必須按時支付利息,否則構成違約 (Default)。
贖回權利 通常設有發行人提前贖回權 (Call Option),發行人可在指定日期後選擇是否贖回。 部分債券也有贖回權,但在永續債中更為普遍且重要。

簡單來說,永續債就像是債券中的「特種兵」,承擔著更高的風險,但也被賦予了更高的潛在回報。它的「次順位」特性尤其需要注意,如果公司不幸要清盤,就像排隊領錢一樣,永續債的持有人排在很後面,要等銀行、供應商、普通債主都拿了錢,才輪到他們,風險顯然高得多。

延伸閱讀:債券投資入門

想更深入了解債券的基本概念與投資方式嗎?推薦閱讀我們的《債券怎麼買?從入門到實戰,專家拆解美國國債、債券ETF投資策略》,為您的固定收益投資打下堅實基礎。

投資永續債的3大誘因 (優點分析)

儘管風險較高,但永續債券之所以能吸引投資者,自然有其獨特的魅力。這些誘因主要集中在收益和現金流方面。

優點一:通常提供更高的票面利率

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。投資者承擔了沒有到期日、次順位清償、可延遲付息等額外風險,發行人自然需要提供更高的票面利率作為「風險溢價」來補償。因此,在同一家公司發行的債券中,永續債的票息通常會顯著高於其高級無擔保的傳統債券,這對於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極具吸引力。

優點二:可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(在未停止付息的前提下)

對於長線投資者,例如退休基金或尋求穩定收入的人來說,永續債可以提供一個源源不絕的現金流。只要發行人財務狀況穩健並持續派息,這筆「永久」的利息收入可以成為投資組合中的重要一環。當然,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前提之上:發行人沒有行使其延遲或取消付息的權利

優點三:發行人提前贖回的潛在資本利得機會

大多數永續債都設有「提前贖回條款」,允許發行人在某個指定日期(通常是發行後的5年或10年)之後,按面值贖回債券。這為投資者帶來了潛在的資本利得機會。舉個例子,如果在市場利率下降的環境中,你以低於面值的價格(例如$95)買入了永續債,而發行人決定在贖回日以面值($100)贖回,你除了賺取期間的利息外,還能獲得每單位$5的資本利得。

你不能不知!永續債的5大投資風險

高收益的背後,往往伴隨著高風險。在投入資金之前,你必須像拆彈專家一樣,仔細審視永續債隱藏的五大風險。

風險一:發行人可隨時「延期」甚至「取消」配息

這是永續債最大的「魔鬼細節」。不同於傳統債券「不付息即違約」,許多永續債的條款允許發行人在財務狀況不佳、監管有要求或未向股東派息時,單方面決定延後支付利息(延期的利息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累積),甚至是完全取消當期利息。2020年疫情期間,匯豐銀行就曾宣布取消派發其AT1永續債的利息,震驚市場。這意味著你以為的「穩定現金流」可能隨時中斷。

風險二:利率風險(當市場升息時,債券價格下跌壓力大)

所有債券都面臨利率風險,但永續債對此尤其敏感。因為它沒有到期日,其存續期間(Duration)被視為非常長。當市場利率上升時,新發行的債券將提供更高的回報,這使得現有票息較低的永續債券吸引力大減,其二級市場價格會承受巨大的下跌壓力,跌幅往往超過中短期債券。

風險三:流動性風險與較大的價格波動

相比於美國國債等主流債券,永續債的市場規模較小,交易不夠活躍,即存在流動性風險。當你想賣出時,可能不容易找到買家,或者需要接受一個較大的折價才能脫手。同時,由於其對市場情緒和發行人信用的高度敏感性,其價格波動通常遠大於傳統債券。

風險四:次順位債的清償風險

這個風險值得再次強調。如果發行人不幸破產清算,永續債持有人的求償順序非常靠後。只有在所有優先債務(如銀行貸款、應付賬款、普通債券)都得到清償後,剩餘資產才會用來償付永續債。在許多破產案例中,輪到次順位債權人時,資產已所剩無幾,投資者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境地。

風險五:發行人的贖回權(Call Option)對投資人的影響

贖回權是一把雙面刃。發行人通常只會在對自己有利時才行使贖回權——也就是市場利率走低,他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再融資時。這對投資者是不利的:當市場利率低時,你本想繼續持有這張高息債券,卻被強制贖回,拿回的本金很難再找到同樣高回報的投資標的。反之,當市場利率走高時,發行人絕不會贖回,你會被鎖定在這張票息相對較低的債券上。這意味著,永續債的潛在收益是「有上限」的,而潛在虧損(價格下跌)卻是「無下限」的。

延伸閱讀:高收益債券ETF

對高收益的固定收益工具有興趣,又想分散風險?不妨了解一下債券ETF。推薦閱讀《債券ETF全攻略:新手入門優缺點、熱門美債ETF推薦及投資教學》,探索更多元的選擇。

常見問題 (FAQ)

永續債券會血本無歸嗎?

是的,有可能。 雖然機率不高(因為發行者多為大型機構),但風險確實存在。主要途徑是在發行人破產清算時,由於永續債屬於次順位債務,在清償順序中排位靠後。如果公司資不抵債,清償完高級債務後沒有剩餘資產,永續債的投資者可能損失全部本金。

永續債券適合什麼樣的投資人?

永續債券並非適合所有人的「穩健收息」工具。它更適合以下類型的投資者:

  • 風險承受能力高:能夠接受本金虧損和利息收入不穩定的可能性。
  • 專業及機構投資者:對金融產品有深入理解,能自行分析複雜的發行條款。
  • 追求超額收益:願意用更高的風險,去博取高於一般債券的潛在回報。

對於保守型投資者、退休人士或依賴固定利息生活的人來說,永續債可能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。

可以去哪裡購買永續債券?

永續債券主要在場外市場 (OTC) 交易,零售投資者直接購買的渠道相對有限。通常需要透過:

  • 私人銀行:為高淨值客戶提供服務。
  • 部分證券經紀行:提供債券交易服務的平台。

購買永續債通常有較高的最低投資門檻,例如20萬美元或以上,對散戶投資者來說門檻較高。

永續債的利息是保證的嗎?

絕對不是保證的。 這是投資永續債最需要破除的迷思。如前所述,發行人擁有延期甚至取消派息的權利,這也是其風險遠高於傳統債券的核心原因之一。投資前必須仔細閱讀發行章程(英文)中的相關條款。

總結

總結來說,永續債券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金融工具。它以誘人的高利率吸引著尋求收益的投資者,但其「沒有到期日」、「可延遲付息」及「次順位」等特性,也使其伴隨著遠高於一般債券的複雜性和風險。它絕不是可以閉著眼睛買入的「懶人收息」產品。

投資任何永續債券前,請務必回歸基本步:

  1. 深入研究發行人:其信用狀況和財務穩健性是你能否收到利息的根本。
  2. 細讀發行條款:特別是關於派息、贖回和清償順序的細節。
  3. 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:問問自己,是否能承受潛在的現金流中斷和本金損失。

只有在做足功課、清晰了解其潛在陷阱之後,你才能真正善用這項特殊的固定收益工具,而不是反被高收益所誘惑,落入投資的陷阱。

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