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,當你收到那份熟悉的綠色信封,打開看到「應課薪俸稅的入息」這幾個字時,是不是又開始頭痛了?腦中充滿問號:「我今年加薪的部份要怎麼算?」、「公司發的交通津貼、年終花紅,甚至是幫我付的租金,到底哪些要報,哪些不用報?」每年都為這些問題煩惱,生怕一不小心報錯了要被罰款,實在是心很累!
別擔心,這篇文章就是你的報稅救星!我們會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,為你徹底拆解應課薪俸稅的入息意思,從基本定義到超詳細的須課稅、免稅收入清單,再手把手教你如何計算,讓你一次搞懂所有細節,今年報稅不再迷茫,輕鬆又準確地完成任務!
應課薪俸稅是什麼?秒懂核心定義
在我們深入探討哪些收入要打稅之前,先來搞清楚「應課薪俸稅」這個主角的真正身份。簡單來說,它指的是你在香港因為工作而獲得的所有收入。只要你的工作是在香港,或者你的僱主是香港公司,那麼你從這份工作獲得的報酬,基本上都屬於薪俸稅的管轄範圍。
◆稅務局官方定義:源自香港的職位、受僱工作及退休金收入
根據香港稅務局的說法,任何在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職位、受僱工作所得的入息,均須課繳薪俸稅。這包括了薪金、工資、佣金、花紅、津貼,甚至是退休金等。關鍵點在於「源自香港」,不論你的僱主在哪裡,只要你的工作主要在香港進行,這份收入就要在香港報稅。
◆與「總入息」和「應課稅入息實額」的關係
在報稅表上,你會看到幾個很像但意義不同的名詞,這裡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讓你秒懂它們的關係:
入息總額 (Total Income)
減去 可扣除項目 (Deductions) (例如:強積金供款、個人進修開支)
= 入息實額 (Net Assessable Income)
減去 免稅額 (Allowances) (例如:基本免稅額、已婚人士免稅額)
= 應課稅入息實額 (Net Chargeable Income)
我們通常說的「應課薪俸稅的入息」,主要指的是第一步的「入息總額」,也就是你所有需要被納入計算的收入總和。而最終用來計算你實際要繳多少稅的,則是最後的「應課稅入息實額」。
哪些收入需要課稅?應課薪俸稅入息詳細清單
了解了基本概念後,最實際的問題來了:到底我銀行戶口收到的哪些錢,需要放進「入息總額」這個籃子裡?以下為你整理了一份超詳細清單。
◆常見的須課稅收入
收入項目 | 詳細說明 |
---|---|
薪金、工資、佣金與雙糧 | 這是最基本的受僱收入,無論名稱是什麼,只要是來自你工作的固定報酬,都需要全額課稅。 |
花紅、獎金與津貼 | 不論是年終花紅、表現獎金,還是交通、膳食等現金津貼,只要是僱主給你的額外金錢獎勵,都屬於應課稅入息。 |
僱主提供的「租值」(房屋福利) | 如果你的僱主為你提供住宿,或幫你支付租金,這份福利會被計算成一個「租值」並納入你的入息課稅。計算方式為你總入息(不包括房屋福利)的10%。 |
股票期權收益 | 當你行使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權時,所獲得的收益(即股票市價與你行使價之間的差額)需要在行使當年作為入息課稅。 |
◆容易混淆的灰色地帶收入
- 小費收入: 如果你的工作(例如餐飲業)會收到顧客直接給予的小費,這些小費也需要申報為應課稅入息。
- 離職時收取的獎賞或酬金: 如果你離職時,僱主支付了任何累積的假期薪酬,或是合約訂明的獎金,這些都屬於延後支付的薪金,需要課稅。
- 補發薪金: 因為之前薪酬計算錯誤或職位變動而補發的薪金,需要在收到的該課稅年度申報。
哪些收入不用課稅?合法豁免入息項目
有好消息!不是所有進到你口袋的錢都需要繳稅。稅務法例也規定了一些豁免項目,了解清楚可以讓你合法地節省稅款。
豁免項目 | 詳細說明 |
---|---|
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 | 根據《僱傭條例》計算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是法定的補償,並非工作報酬,因此可以豁免課稅。但請注意,超出法定計算部份的款項,可能會被視為獎賞而需要課稅。 |
部分退休金或強制性公積金 (MPF) | 從認可的職業退休計劃中收取的退休金,以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的法定供款部份,在提取時是免稅的。想了解更多關於MPF如何影響你的稅務規劃,可以參考這篇整合強積金2025:3步教學懶人包。 |
獨資或合夥業務的利潤 | 如果你是自僱人士或公司合夥人,你賺取的利潤應歸類於「利得稅」範疇,而非薪俸稅。 |
由僱主支付的代通知金 | 根據合約,僱主支付用來代替通知期的款項(Payment in lieu of notice),並非因提供服務而賺取的入息,因此無須課繳薪俸稅。 |
延伸閱讀:善用免稅額與扣除額
除了豁免收入,了解最新的個人免稅額和扣除項目,是聰明報稅的關鍵。在規劃你的稅務時,不妨也將海外投資的稅務影響納入考量。例如,當你考慮投資美股時,了解相關的稅務規則就非常重要。推薦閱讀:香港人買美股要交稅嗎?股息稅、資本增值稅及遺產稅全攻略。
如何計算最終應繳稅款?三步曲教學
了解了哪些要計、哪些不用計之後,我們就可以進入實戰階段了!跟著以下三步曲,你就能輕鬆計出自己的「應課稅入息實額」。
◆第一步:計算你的「入息總額」
將所有需要課稅的收入項目(參考上面的清單)全部加起來。拿出你的糧單、銀行月結單和公司發出的 IR56B 表格,將薪金、雙糧、佣金、津貼、花紅等數字一一相加,得出你的「入息總額」。
◆第二步:減去「可扣除項目」
從「入息總額」中,減去所有你合資格申請的扣除項目。常見的扣除項目包括:
- 強制性公積金 (MPF) 的強制性供款
- 個人進修開支
- 認可的慈善捐款
- 居所貸款利息
- 合資格年金保費及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(TVC)
扣除後的數字,就是你的「入息實額」。
◆第三步:再減去你的「免稅額」
最後一步,從「入息實額」中,減去你可享有的免稅額。每個納稅人都享有基本免稅額,如果你已婚、有子女、或需要供養父母等,還可以申請相應的免稅額。
◆最終得出:「應課稅入息實額」並按累進稅率計算
經過以上步驟,恭喜你!你已經得出了最終的「應課稅入息實額」。稅務局會根據這個數額,按照累進稅率(稅率由2%至17%不等)來計算你最終需要繳付的稅款。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用標準稅率(15%)計算,稅務局會自動幫你選擇較低者。
應課薪俸稅常見問題 (FAQ)
Q1:我收到的交通津貼需要計入應課薪俸稅的入息嗎?
這要視情況而定。如果公司是直接給你一筆現金作為交通津貼,讓你自由使用,那麼這筆錢就需要課稅。但如果公司是「實報實銷」(即你先墊付交通費,再憑單據向公司申領),這就屬於墊款的發還,而非你的個人入息,因此不用課稅。
Q2:如果我有多份兼職,收入應如何計算?
你需要將所有來自不同僱主的兼職收入合併計算。每一份兼職的薪金、佣金等都屬於你的應課稅入息,必須在同一份報稅表上申報,加總成你的「入息總額」。
Q3:應課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有什麼不同?我該如何選擇?
這是一個常見的疑問。簡單來說:
- 薪俸稅: 只計算你的受僱收入。
- 個人入息課稅 (Personal Assessment): 這是一種報稅選項,讓你將不同來源的收入(如薪俸、租金收入、業務利潤)合併在一起計算。
如果你除了薪金外,還有其他收入來源(例如你有物業出租),並且某些收入來源有虧損(例如你的獨資生意虧本了),那麼選擇個人入息課稅,用虧損去抵銷利潤,可能會為你節省更多稅款。
Q4:自由工作者 (Freelancer) 的收入是報薪俸稅嗎?
不一定。關鍵在於你與客戶的關係是「僱傭合約」還是「服務合約」。如果你是以自僱人士身份提供服務,那麼你的收入應屬於「利得稅」範疇。但如果你與某公司簽訂了合約,關係更像員工,則可能需要報薪俸稅。稅務局會根據多個因素(如誰提供工具、工作自由度等)來判斷,如有疑問,最好直接向稅務局查詢。
總結
經過本文的詳細拆解,相信你對「應課薪俸稅的入息意思」已經有了清晰的理解。總括而言,大部分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,從基本薪金到各種獎金津貼,都屬於應課稅的範圍;而法例規定的某些補償金(如遣散費)和退休金則可獲豁免。只要你清晰分辨哪些收入需要申報,再跟隨文中的「計算三步曲」,就能準確地計算出自己的應課稅入息實額。
建議在正式填寫報稅表前,再次核對自己的收入項目,並善用稅務局的稅款計算機進行初步估算,確保申報萬無一失。祝你今年報稅順利!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