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領取綜援,但因為探親、旅遊或處理私事需要暫時離開香港?心中總有疑問:「我最多可以離開香港幾多日?」、「會唔會影響我領取援助金的資格?」這些憂慮我們都懂!計劃行程前,最重要是搞清楚綜援離港限制的具體規定,避免因無心之失而影響福利。本文將為您一站式詳細解析最新的綜援離港日數上限、教您如何準確計算,並提供特殊情況下的綜援離港豁免申請教學,讓您能安心離港,順利回港。
文章重點速覽
- 兩大離港期限: 清楚了解您屬於180天還是60天寬限期類別。
- 日數計算方法: 掌握「付款年度」的定義及出入境日期的計算方式。
- 特殊情況處理: 學習如何因就醫、升學等理由申請延長寬限期。
- 常見問題解答: 解開關於內地養老、即日來回等熱門疑問。
綜援離港限制核心規定:你屬於邊一類?(日數上限大不同)
首先,您需要確定自己屬於哪一類受助人,因為這直接決定了您的離港日數上限。根據社會福利署(社署)的規定,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別:
受助人類別 | 每年離港寬限期 |
---|---|
年老或殘疾受助人 指年齡超過65歲,或經醫生證明為殘疾的綜援受助人。 |
180天 |
其他類別受助人 包括健全的成人、兒童,以及失業等情況的受助人。 |
60天 |
◆如何定義「付款年度」?
這裡的「每年」並不是指1月1日到12月31日的自然年。社署是以「付款年度」來計算的,即由您首次成功領取綜援的日期起計,往後的每一年。舉個例子,如果您是在2024年8月15日首次獲發援助金,那麼您的第一個付款年度就是由2024年8月15日至2025年8月14日。上述的180天或60天寬限期,就是在这个周期内計算的。
離港日數如何計算?超過了會有什麼後果?
了解自己的日數上限後,下一步就是學懂如何準確計算。很多人會混淆出入境當天是否計算在內,一旦計錯,後果可能很嚴重。
◆計算標準:是否包括離港及返港當天?
社署的計算方法非常清晰:
- 不計算在內:離港當日、返港當日,以及離港前和返港後整天身處香港的日子。
- 計算在內:只有您整天24小時都不在香港的日子,才會被計算為離港日數。
這意味著,即使是即日來回內地或澳門,由於您並非整天不在香港,所以這些日子不會計入您的離港日數上限。這對於需要頻繁往返處理事務的人來說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。
◆社署如何核實離港記錄?(出入境資料核對程序)
不要抱持僥倖心理!社署會定期與香港入境事務處進行資料核對程序。系統會自動比對綜援受助人的身份證資料與出入境記錄,一旦發現有人的離港日數超出法定上限,社署便會展開調查及跟進。這是一個恆常的機制,確保福利資源被善用。
◆超出離港寬限期的後果:援助金會被調整或停止嗎?
如果您的離港日數超出了寬限期,後果可能會相當嚴重。社署會根據您超出日數的長短,來調整甚至暫停發放您的援助金。具體來說:
- 調整援助金: 您在超出寬限期後於境外逗留的日子,將不獲發放援助金。
- 重新評估資格: 如果長期或頻繁超出離港限制,社署可能會重新評估您的個案,甚至在最壞情況下,終止您的綜援資格。
⚠️ 風險提示:務必誠實申報
隱瞞離港事實或提供虛假資料,可能構成欺詐行為,除了會被追討多領的款項外,更有可能面臨法律檢控。因此,遵守規則是最明智的做法。
特殊情況:如何申請延長離港寬限期?
人生總有突發狀況。如果您因為一些特殊且合理的理由,預計需要離港超過原有的寬限期,可以向社署申請酌情處理,延長您的離港期限。
◆可獲酌情處理的特殊理由
社署會考慮的理由通常涉及一些不可抗力或對受助人有益的情況,例如:
- 境外就醫: 需要到香港以外的地方接受治療。
- 有薪工作: 獲香港僱主短暫派遣到境外工作。
- 升學: 子女需要到境外參加升學考試或面試。
- 處理直系親屬後事: 需要離港處理父母、子女或配偶的喪事。
◆寬限期最多可延長至90天
對於健全的成人或兒童(即原本只有60天寬限期的人士),如果因上述特殊理由需要延長,社署在審批後,最多可將其寬限期延長至90天。請注意,這並非自動獲批,需要您主動提出申請並提供證明。
◆如何向社會福利署(社署)提出申請及所需文件
申請延長離港寬限期的程序如下:
- 提前通知: 在您計劃離港之前,必須主動聯絡負責您個案的社會保障辦事處職員。
- 提交書面申請: 向職員解釋您需要延長離港期限的理由。
- 提供證明文件: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。您需要提供相關文件來支持您的申請,例如:
- 醫院或醫生的轉介信(境外就醫)
- 僱主發出的證明信(境外工作)
- 學校發出的文件(升學)
- 死亡證等(處理後事)
- 等待審批: 社署職員會根據您提交的資料和個案的具體情況作出審批。
想了解更多官方資訊,可以參閱社會福利署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官方網站。
延伸閱讀:了解更多政府福利
除了綜援,香港政府還為長者提供其他福利津貼。若您或家人年滿65歲,不妨了解一下相關資訊,確保應有的福利不會錯過。
綜援離港限制常見問題 (FAQ)
問題一:疫情期間的特別豁免安排還有用嗎?
沒有了。 疫情期間,因應封關及檢疫措施,社署曾推出特別安排,豁免計算受助人因疫情而未能回港的離港日數。但隨著社會復常,這些特別安排已經在2023年完結。現在所有受助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上述的180天或60天離港寬限期規定。
問題二:長者到內地養老(如廣東/福建計劃)的離港規定是否一樣?
不一樣。 綜援的「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」是為選擇移居廣東或福建的合資格長者而設,讓他們在當地養老時能繼續領取援助金。參加了此計劃的長者,其離港限制的規定與一般綜援受助人完全不同,他們可以長期居住在廣東或福建。但請注意,這是一個需要另外申請及審批的獨立計劃,並非所有長者都自動適用。有興趣的長者可向社署查詢詳情。
問題三:如果只是即日來回內地,會否計算在離港日數內?
不會。 正如上文提到,計算標準是「整天24小時」不在香港。如果您在同一天內完成出境和入境,例如早上到深圳,晚上回港,這一天並不會被計入60天或180天的離港寬限期內。您可以放心,這類型的短暫離港是不受影響的。
問題四:除了綜援,其他福利如長者生活津貼的離港限制一樣嗎?
不一樣,而且更寬鬆。 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津貼,如高齡津貼(生果金)和長者生活津貼,其離港限制比綜援寬鬆得多。一般來說,只要受助人在付款年度內居港不少於60天,便可領取全年的津貼。近年政府更放寬了相關規定,允許長者短暫離港超過特定天數,回港後仍可領取部分津貼。若您同時關心這方面的資訊,建議深入了解長者生活津貼的申請詳情。
總結
總括而言,綜援離港限制的核心是兩大日數上限:年老或殘疾人士每年180天,其他人士每年60天。在計劃任何離港行程前,最重要是清楚自己的類別、準確計算日數,並在有需要時及早向社署申報或申請延長。遵守綜援的離港規定,是確保您繼續獲得應有援助的關鍵。如有任何疑問,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聯絡負責您個案的社署職員,獲取最準確的官方指引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