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想過,打開手機、點進社群App,就可能讓你的加密貨幣一夜之間消失嗎?這一兩年,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因為虛擬貨幣詐騙,被騙走了辛苦累積的資金。
根據香港警方公布的資料,虛擬貨幣相關詐騙案數量仍相當可觀,2024年全年錄得33,903宗科技罪案,其中不少屬於假投資或加密貨幣詐騙,損失金額總值14.3億元港幣。
這些詐騙案通常透過WhatsApp、Telegram、Instagram等平台接觸受害人,聲稱有「穩定回報」、「專家操盤」,誘導投資人轉入資金後消失無蹤。
所以這篇文章,我想跟大家聊聊關於虛擬貨幣詐騙,幾種常見的詐騙手法,以及我自己總結的防詐Tips,希望你也可以守住自己辛苦儲起的數位資產。
虛擬貨幣詐騙常見手法
虛擬貨幣詐騙不再只是早年那些粗糙的「比特幣雙倍回報」簡訊,而是進化成一整套專業的話術與包裝。這裡列出幾種香港近期較常見的詐騙形式:
假投資平台
騙徒往往透過社交媒體或通訊軟件主動接觸受害人,聲稱他們有「內部渠道」或「專業團隊」可以代操虛擬貨幣投資,更會提供假的投資網站或App讓受害人投入資金。初期帳面上看似有利潤,但當你想提領資金時,才發現平台根本無法出金,甚至人間蒸發。
愛情包裝詐騙
這類虛擬貨幣詐騙經常發生在交友App或社交平台上,騙徒先以感情包裝關係,建立信任後逐步引導對方進行虛擬貨幣投資。受害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把信任當作保證,直到失去所有資金才發現整段感情都是陷阱。
假冒知名交易所
有些詐騙網站仿冒大型虛擬貨幣交易所的介面,甚至會用類似的網域名讓人誤信為真。受害人以為自己正在Binance、Crypto.com或OKX操作,實際上資料與資金全都落入詐騙集團之手。
真實個案參考
根據香港警方資料,2024年涉及虛擬貨幣詐騙的案件明顯上升,當中不乏高學歷或財力雄厚的專業人士。一宗發生於2024年底的案件,更是全年度損失金額最高的網上投資詐騙之一。
一位年約50多歲的女商人,在Facebook上看見一則宣稱「股票投資回報高達600%」的廣告,廣告設計專業且語氣誠懇,讓她誤以為是真正的金融公司推廣。她透過WhatsApp聯絡上自稱為「投資專家」的人士,對方不斷遊說她使用一款名為「Cl Exp」的投資App,聲稱可即時查看獲利情況,並提供一對一指導。
短短兩個月內,該名商人透過22次轉帳,將合共逾1,900萬港元注入對方指定的多個銀行帳戶,資金來源包括她個人的積蓄、公司資產,甚至還有向親友借來的金錢。直到她收到銀行短訊,提醒其帳戶曾向涉嫌詐騙的帳戶轉帳,才驚覺墮入虛擬貨幣詐騙陷阱,隨即報案。警方指出,這宗案件是當年單一損失金額最高的網上詐騙個案。
*資料來源:環聯TruValidate
如何避免墮入虛擬貨幣詐騙?
雖然虛擬貨幣是一種有潛力的新型資產,但作為投資者,我們必須具備辨識風險的能力。以下是一些我自己的防騙Tips,希望對你有幫助:
1. 謹慎處理來歷不明的投資邀請
不論對方聲稱多專業,只要你不認識、不信任,千萬不要隨便匯款。尤其是那些主動加你WhatsApp、Telegram的「分析師」,基本上十居其九都是虛擬貨幣詐騙份子。
2. 核對平台真偽
所有虛擬貨幣平台都應在當地或國際持有合規牌照。可登入香港證監會官網查核交易平台是否在監管名單內,切勿單憑外觀設計就相信一個網站。
3. 感情騙局要理性看待
虛擬貨幣詐騙與情感操控往往同時發生。只要對方開始談錢,就該提高警覺。真正關心你的人,不會冒險讓你把錢投進不明平台。
4. 適時求助與舉報
當你懷疑自己可能接觸到詐騙資訊,可立即致電「防騙易熱線18222」或向警方網上報案。香港警方也設有「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」,專責處理虛擬貨幣詐騙相關個案。
別讓血汗錢變成詐騙養分,選對平台是關鍵
說到底,虛擬貨幣詐騙常常就是利用人性中的「想快點致富」這個弱點,包裝出看似專業的平台和投資機會。就算我們有基本的金融知識,但一不小心掉以輕心,也可能落入陷阱。
所以我現在做任何投資之前,第一件事不是看報酬,而是先問自己:「這個平台是否安全、有受監管?」像我現在用的 Ultima Markets,就屬於有正規牌照監管、透明度高的平台,還有客戶資金隔離制度和額外保險保障,讓人用起來安心得多。畢竟,累積財富本來就是長期的事,選對平台,就是我們第一步的風險管理。
關於如何防範外匯詐騙,平台也給了詳細破解方法,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。👉點擊閱讀「如何避免外匯交易詐騙?」
如果不小心中招,應該怎麼辦?
- 即刻報案,同時備份所有轉帳/對話/截圖紀錄
- 撥打香港警方「防騙易」熱線18222
- 聯絡你所用的交易平台,嘗試凍結可疑交易
合法平台通常會協助處理追查資金,非法平台就難度極高。
總結
我自己也曾因為虛擬貨幣而經歷過資產的高峰與低谷,不過真正令我感到警惕的,是這些看似天衣無縫的虛擬貨幣詐騙手法。在這個資訊氾濫的年代,我們更需要冷靜判斷與持續學習,避免在逐利過程中迷失方向。
如果你也曾被騙過,不要責怪自己。我們能做的,是分享經驗、互相提醒,讓更多人少走彎路。
風險披露與免責聲明
投資涉及風險,包括可能損失本金。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教育與參考用途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、要約或招攬。投資人應根據自身財務狀況、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目標,獨立做出投資決策。